源码论坛公告:本站是一个交流学习建站资源的社区论坛,旨在交流学习源码脚本等资源技术,欢迎大家投稿发言! 【点击此处将锦尚放在桌面

源码论坛,商业源码下载,尽在锦尚中国商业源码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26|回复: 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唐朝那段日子

[复制链接]

4

主题

61

帖子

33

金币

初级会员

Rank: 1

积分
1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16 12:14: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序 言
  
   曾经有首歌叫《梦回唐朝》,为什么我们总是想“梦回唐朝”而不是“梦回明朝”、“梦回清朝”呢!因为“唐朝”是中华民族最值得骄傲的朝代,那个时候中国是世界上最富足的国家,长安城就像现在的美国纽约一样繁华,而且涌现了大批名人,所以到今天还有许多唐朝的“粉丝”们要“梦回唐朝”。而我算是“唐朝粉丝团”其中的一个,我很想为大家做点什么。想来想去,我就想到应该让大家了解一下唐朝将近300年那段日子发生的事情,我和“当年明月”一样最痛恨那些“之”、“乎”、“者”、“也”故作艰深的文章,所以接下来我要写的这些内容,相信各行各业、各个阶层、各种性格、各种经历的人都能看懂……,将近300年的历史,希望大家鼓励我将它写完,我相信自己有这个毅力……
  
  一、“唐朝集团”概况:
  
  集团名称:大唐帝国(唐朝、唐代)
  
  集团性质:国家
  
  创始人:李渊(唐高祖)
  
  法人代表:李氏皇帝(共21位)
  
  固定资产:很多很多(钞票多多滴)
  
  经营范围: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军事、教育……(只要是人能够干的事)
  
  经营起止时间:公元618年——907年
  
  集团大事记:公元618年集团成立
  
   公元690年——705年由第三任法人代表李治(唐高宗)的夫人武则天代理经营。
  
   公元755年——763年安史之乱
  
   公元875年——884年王仙芝、黄巢起义
  
   公元907年——集团倒闭
  
   ……
  
  看完“唐朝集团”的资料,相信很多人脑海里会出现“庞大”、“复杂”这两个词。而且人们过日子但凡有欢乐、有痛苦,唐朝那段日子也不例外。好了,看过资料后,相信大家对唐朝集团有了一个总体的认识,不过日子要一天一天地过,事情要一点一点地说,唐朝290年的日子,一切一切我们还要从它的创始人李渊说起……(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 收起 理由
独上阳台aa + 1 非常不错,支持一下锦尚中国源码论坛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出来混

4

主题

61

帖子

33

金币

初级会员

Rank: 1

积分
110
2#
 楼主| 发表于 2009-8-16 12:21:19 | 只看该作者
为了不扰乱会员对源码的测试,有问题咨询右侧客服不要直接回复,否则视为非法信息屏蔽会员ID!
李渊是幸运的。
  
  因为他出生在官宦世家,吃喝不愁,更不用想着要是下岗了该怎么办?
  
  李渊是很幸运的。
  
  因为他做了皇帝,而且是大唐帝国的开国皇帝,最高级别的事业有成者。
  
  成功了,光辉灿烂!
  
  但成功的道路却是曲折的……
  
  而通往皇帝宝座的道路更是艰难险阻,因为那是刀光剑影的血拼……
  
  
  
  公元566年,长安唐国公府里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声,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唐国公李昞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此前他一直在客厅里转来转去,额头上渗出了汗珠,因为他的妻子即将分娩。
  
  即将作父亲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妻子即将分娩时,焦急的在产房外面走来走去,两手紧紧地攥在胸前,在心里都会说上一句:“保佑母子平安。”在这一点上,上到皇帝公卿下到黎民百姓都不例外,因为此刻它们都有着共同的身份——父亲兼丈夫,这就叫血浓于水。
  
  李昞当然也不例外,所以当仆人请他进去看看时,李昞三步并成两步的走到屋里……
  
  婴儿长得又白又胖,奇异的是身上长着三个乳头,为了寄托家族兴旺的愿望,希望孩子有个锦绣光辉的前程,李昞给这个孩子起了个名字叫“渊”,字“叔德”。
  
  李渊出生在这个家庭里,想去做个乞丐都是很困难的,因为他的家庭实在是太不一般……
  
  李渊的祖上那是怎一个“牛”字了得。
  
  七世祖李昺,是东晋十六国时期“西凉国”的建立者。(有做皇帝的家族史)
  
  祖父李虎曾经协助宇文泰建立北周政权,被封为“柱国 ”(比丞相还大),死后追封“唐国公。
  
  父亲李昞袭封“唐国公”,任“柱国大将军”,他的妻子(李渊的母亲)是杨坚(当时是北周皇帝的岳父,后来的隋文帝)妻子的同胞姊妹,也就是说李昞和隋文帝是“连襟儿”关系。
  
  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李渊无疑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李渊小朋友和我们现在的孩子一样,天真无邪,充满幻想,他会坐在窗前数着天上的星星,也会和其他小朋友去玩捉迷藏,还会听妈妈讲美丽的童话故事。
  
  但是生活有欢乐,就会有烦恼……
  
  李昞的去世,使李渊小朋友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创伤,那一年李渊七岁。按照当时的官吏制度,李渊被袭封为“唐国公 ”。而从这一刻起,肩负着兴旺李氏家族的重大使命迫使李渊小朋友必须每天像个“官场”中人一样,一举一动都要按规范去做,不能任性而为,这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讲,简直就是一种折磨,这当然不符合我们现代幼儿教育的法则,不过我们也要理解在一千多年前当然没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儿童心理学》之类的理论书籍,有的只是“四书五经”、“之乎者也”之类的书籍,所以李渊生活在那个年代,也就只有一个字“忍”。
  
  不过,喜欢读书是李渊小朋友的一大优点,什么《汉书》、《史记》之类的历史书籍他都喜欢读,不要认为他读书是为了“应试教育”,要知道他现在已经不需要再“考状元“了,李渊读书是为了从中吸取为官的经验,吸取权谋之术,为将来立足官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公元580年,周宣帝病故,儿子周静帝继位,皇后和8岁的周静帝无力控制朝政,李渊的姨夫杨坚(周静帝的外公)趁此机会以大丞相的身份入朝辅政,其实是为了谋篡帝位,一些掌握地方兵权的军政头目,看到杨坚谋篡帝位的苗头,就起兵造反,结果被杨坚通通干掉,接着杨坚又大肆屠杀北周皇室成员,使自己大权独揽,年幼的周静帝完全陷入孤立。
  
  公元581年,杨坚废掉周静帝,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隋”……
  
  这个事件对李渊的触动很大,以前他只是在书里看到那君臣之间、朝堂之上一幕幕的阴谋诡计和凶杀,但是这一切在今天都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更令李渊困惑的是这是发生在家庭内部的事,一边是他的姨夫,一边是他的表姐和外甥。
  
  “这是为什么?不是曾经很多人对我说过家庭要和睦吗?可是现在……”
  
  李渊怀着这样的一种矛盾心理,告别了少年时代……(待续)
出来混

4

主题

61

帖子

33

金币

初级会员

Rank: 1

积分
110
3#
 楼主| 发表于 2009-8-16 12:25:04 | 只看该作者
为了不扰乱会员对源码的测试,有问题咨询右侧客服不要直接回复,否则视为非法信息屏蔽会员ID!
读史使人聪明
出来混

4

主题

61

帖子

33

金币

初级会员

Rank: 1

积分
110
4#
 楼主| 发表于 2009-8-16 12:26:04 | 只看该作者
为了不扰乱会员对源码的测试,有问题咨询右侧客服不要直接回复,否则视为非法信息屏蔽会员ID!
唐朝那段日子(3)
  人生能否成功,起点很重要。
  
  李渊的起点并不低……
  
  隋朝刚刚建立,李渊凭着姨夫隋文帝杨坚的关系,当上了“千牛备身”(皇帝的亲身护卫),这个职位虽然并不高,但由于经常跟随皇帝左右,可以想像那是相当的威风,可以充分发扬“狐假虎威”的精神,着实风光一把。
  
  但是,我们的李渊同志头脑是十分清楚滴,对于他来讲,现在还只是个“官场实习生”,他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利用“千牛备身”这个职位,向诸位“官场”老前辈们学习。
  
  李渊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
  
  所以每次当他立于朝堂仗下时,他都会仔细认真地听君臣们讨论国家大事,尤其是那些谋臣们所献的计策,更是令他拓宽了眼界。
  
  不可否认,李渊同志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但是理论还是要和实践相结合才有用,坦白的讲,年轻的李渊同志在这一方面还显得很稚嫩,让李渊深切的理解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是在一次朝堂议政时,长孙晟向隋文帝献上的一条锦囊妙计……
  
  
  
  长孙晟:史书记载他“性通敏,略涉书记,善弹工射,矫捷过人”,隋朝著名军事将领。经典之战:大破突厥。
  
  长孙晟向隋文帝献计的时候,正是突厥准备大举进犯隋朝的时候,针对突厥人的进犯,隋文帝犯难了,因为有的人忽悠派兵讨伐,而有的人忽悠议和,并且两派争执不休,每到这个时候,相信任何一个皇帝都会头疼,因为皇帝明白,无论是开战还是议和,这些朝堂公卿们都只是“嘴把式”。
  
  唯有长孙晟既不忽悠立即派兵讨伐,也不忽悠立即议和,他主张利用突厥内部几位可汗之间的矛盾,采取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策略,让突厥内部互相残杀,待到时机成熟时,再兴兵讨伐,一举攻克突厥。
  
  隋文帝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因为他知道这是解决突厥问题最好的方法。
  
  站在朝堂之下的李渊听得也入了神,因为他知道长孙晟的计策就是鬼谷子所讲的“解仇斗郄”,以前他只是在书本上看到过“解仇斗郄”的解释,而长孙晟很巧妙地将它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典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长孙晟啊!你太有才了!”李渊的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从此之后,李渊有意识将自己所学到的书本知识用于实践当中,由于李渊同志工作积极,利用书本上所学来的计谋“吧唧”隋文帝,所以没过多久,他获得了升迁的机会。
  
  这一次,他得到的是谯州(今安徽亳县)刺史(县委书记)的官职,这对于年轻的李渊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事。实践证明“吧唧”领导是很重要滴。
  
  由于李渊在谯州颇有政绩,不久他又被调任陇(今陕西陇县)歧(陕西凤翔)刺史(市委书记),由县委书记升到了市委书记。
  
   而当地人民在市委书记李渊同志的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出现了“人多殷富”的景象,李渊也因此官运亨通,过上了舒服的“小资”生活。
  
  “我终于成功了!”
  
  不要着急!李渊,这不过是刚刚开始……
  
  
  
  在这期间,有一位相士叫史士良给李渊看过相。对于算命这玩意,我是相当的不信,一般在马路边上看到算命的,我都会离的远远的,不过在古代,算命的人经常会登门拜访,主人出于对客人的尊敬,一般也就应酬了,但是史士良在看过李渊的相后,说出的话令李渊大吃一惊,他原话是这样说的:
  
  公骨法非常,必为人主,愿自爱,勿鄙吾言!
  
  这句话相信不用我翻译,大家也能明白,这就点名在说:李书记啊!你以后肯定会当皇帝。
  
  这让李渊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感受,既喜悦又恐惧。
  
  喜悦自然不必解释,而恐惧是因为现在是隋朝的天下,竟有人说自己以后会当皇帝,这可是要掉脑袋的,想到这里李渊倒吸了一口凉气,所以在送走史士良之后,李渊严厉的叮嘱家人,千万不能泄漏此事,否则家法伺候……
  
  不过史士良的话,到是给了李渊很大的自信,在内心深处,李渊期盼着那一天尽快的到来……
  
  不过,想当皇帝……
  
  这个想法是有魄力的,行动起来是极度困难的,更有可能要招来杀身之祸的。
  
  所以,李渊你还要耐心的等待,并且要等待很久。
  
  
  
  公元604年,太子杨广谋杀了隋文帝后当上了皇帝,是为隋炀帝。
  
  李渊你准备好了吗?
  
  恐怖的岁月即将来临了……
出来混

4

主题

61

帖子

33

金币

初级会员

Rank: 1

积分
110
5#
 楼主| 发表于 2009-8-16 12:31:26 | 只看该作者
为了不扰乱会员对源码的测试,有问题咨询右侧客服不要直接回复,否则视为非法信息屏蔽会员ID!
杨广当了皇帝,踩着他父亲血淋淋的尸体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当年杨坚是诛杀北周皇室成员,篡夺帝位成功的。如今他的儿子杨广刺杀了他,堂而皇之的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命乎?运乎?天道乎?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唯一不同的是当年杨坚当了皇帝后“躬节俭,平徭役,仓廪实”,为广大老百姓创造了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而我们的杨广先生当了皇帝后,却像“穷人乍富”一样,大兴土木、开凿运河、营造宫殿、巡幸江南等;关于杨广先生的这些“光荣事迹”,我们在后边还会介绍,暂且不表。
  
  杨广在仁寿四年(604年)七月当上皇帝后,八月就有人起兵造反,这个人就是汉王杨谅。
  
  杨谅是隋文帝杨坚的第五子,当时的官职是并州(太原)总管(军区司令员),他起兵造反的原因是因为知道隋文帝病重的时候,杨广假传隋文帝的诏书,缢杀了故太子大哥杨勇,而自己手握重兵在外会更令杨广猜忌,这使得杨谅异常的惊恐,深怕重蹈大哥杨勇的覆辙,所以杨谅决定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起而功之。
  
  那就反他娘的!
  
  不可否认,杨谅起兵造反的声势还是很大的,在听从部下的建议后,派大将军余公理,从太谷(今山西省太谷县)出发,前往河阳(今河南省孟县);大将军綦良,从滏口(今河北省武安市)出发,前往黎阳(今河南省浚县);大将军刘建,从井陉(今河北省井陉县)出发,夺取燕赵地区(河北省);柱国乔钟葵兵出雁门(今山西省代县),柱国裴文安和纥单贵、王聃等率军直指京师,一时间竟有19个州响应。
  
  如果按照这个声势继续发展下去,说不定杨谅的造反真的能够成功,也许中国的历史从此改写,但是我们杨谅先生的脑袋瓜子不知是让驴给踢了,还是因为别的原因,到了距蒲津关一百多里处,杨谅忽然改变主意,命纥单贵破坏黄河大桥,坚守蒲州(山西省永济县),并且大封官吏,按兵不动。
  
  事实证明,杨谅的军事指挥水平确实是不一般地低。
  
  这就给了隋炀帝喘息的机会,结果隋炀帝派大将杨素领兵前去镇压,杨素的军事指挥水平和杨谅比起来,那简直就是研究生PK小学生,经过杨素精心的“照料”,杨谅的结局可以想像,兵败被囚,惊恐而死。而杨谅在这场造反事件中唯一的“功绩”就是拉20多万户老百姓共同下水,其所部官民遭到隋炀帝杀害、流放者不计其数。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你费了这么多笔墨写杨谅造反,这和李渊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
  
  事实上李渊在杨谅造反声势浩大的时候,也曾经动过心思,是响应杨谅,还是效忠于隋炀帝?这是个问题。
  
  后来李渊听到杨谅兵败的消息,暗自庆幸没有轻举妄动,避免了一场杀身之祸。
  
  从杨谅造反的事件中,李渊忽然明白了一点——应该远离权利中心,避开隋炀帝的耳目。
  
  没错,隋炀帝的猜忌心是非常强的,强的甚至有些变态。
  
  不久,客观条件给了李渊远离隋炀帝的机会,隋炀帝任命李渊担任楼烦(今山西静乐)太守(市长兼警备区司令),李渊欣然前往,他觉得像一只脱笼的小鸟,终于可以自由的飞翔了,但是长安城里发生一系列事情,却又使李渊时时处于紧张状态。
  
  首先是杨素被逼死。
  
  杨素是隋朝的开国功臣,曾经帮助杨广篡夺帝位,杨广表面上虽然敬重杨素,而心中却深深的猜忌他,大业二年(606年)杨素病重,杨广虽然表面派名医、赐上等药给杨素治病,
  
  而暗中却唯恐杨素不死,杨素知道自己位高权重,受杨广的猜忌,所以不肯吃药,最后病重而死,杨广表面悲痛,暗中高兴去掉了杨素的这块心病。
  
  第二是高熲被杀。
  
  高颎乃是隋朝的老臣,竭尽忠诚,当朝20余年,满朝文武,没有不佩服的。大业三年(607年)杨广征调全国百姓近百万人修筑长城,高熲上书劝谏,受到杨广的斥责。高熲心中非常伤心,与礼部尚书宇文等人私下议论杨广,被奸臣告发,杨广以诽谤朝政的罪名,将高熲、宇文等人全部处死……
  
  此外被杨广以各种理由免官的还有尚书左仆射苏威、内史令萧琮等人……
  
  
  
  朝廷重臣一个个的倒下,使李渊受到了极大的震动……
  
  但他从中也悟出了一个道理——要想将来成功,现在必须韬光养晦。
  
  
  
  “是不是有一天,杨广也会猜忌到我?我也会像他们一样?”
  
  “我该怎么办?
  
  李渊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事实证明,李渊能当皇帝,哪绝对是不一般滴。
  
  为了不受杨广的猜忌,李渊想出了一条韬光养晦的妙计。
  
  沉湎酒色……(待续)
出来混

4

主题

61

帖子

33

金币

初级会员

Rank: 1

积分
110
6#
 楼主| 发表于 2009-8-16 12:36:53 | 只看该作者
为了不扰乱会员对源码的测试,有问题咨询右侧客服不要直接回复,否则视为非法信息屏蔽会员ID!
李渊之所以选择“沉湎酒色”作为自己韬光养晦的策略,实在是迫不得已。
  
  因为就在隋炀帝杨广诛杀朝廷大臣的同时,民间市巷中忽然又兴起了一些“杨氏将灭、李氏将兴”,“李氏当为天子”的童谣和谶语。这让李渊想起了相士史士良对他说过的话:“公骨法非常,必为人主。”虽然李渊高兴的心花怒放,但为此也惶恐不安。
  
  “杨广这个变态狂,要是听到这样的话,会不会怀疑到自己?”……
  
  李渊的担心不无道理,没过多久,隋炀帝的眼睛便盯上了李渊。
  
  
  
  事情还要从头说起。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六月,礼部尚书(文化部部长)杨玄感在黎阳(今河南省浚县)起兵造反,杨玄感为什么造反?因为他的老爸是杨素。杨素是怎么死的,我在前边已经介绍过了。除了替老爸报仇,杨玄感造反还有“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的意思,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解放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隋朝人民。
  
  杨玄感同志的觉悟是高尚的,但是造反事业只有觉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因素。总之一句话,杨玄感同志这几方面一条也不占,所以六月起兵造反,八月战败自杀。
  
  我们的李渊同志,在这期间并没有跟着凑热闹,而是采取静观其变的态度,因为他知道目前隋朝的统治力量还很强大,这个时候贸然公开造反,那是拿鸡蛋往石头上碰。
  
  李渊的决策是正确的。
  
  所以他得到了杨广的信任,杨广给他的赏赐是——代替杨玄感亲戚元弘嗣为弘化郡(今甘肃庆阳)留守(警备司令兼军区司令员),统领13个郡的军队。
  
  李渊认为这个官职对于自己以后成就帝业会大有帮助,所以他利用这个机会广泛的招揽人才,对属下比较宽厚,得到了属下的拥戴。
  
  但事实证明,李渊的这个决策是错误的。
  
  因为在杨广同志的“正确领导”下,当时的隋朝可以说是破鼓万人捶,农民起义、王公贵族造反遍布全国,杨广就想惊弓之鸟一样,恐惧到了极点,看谁都像造反的人,尤其在经历了杨谅、杨玄感的事件后,他对掌握兵权的王公贵族们更是猜忌,而这个时候,恰恰听到李渊在弘化郡颇受属下的拥护,所以杨广那双阴森的眼神就盯上了李渊,于是他决定派专使招李渊回长安……
  
  
  
  当专使在李渊的官衙里把杨广的诏书递到他的面前时,李渊颤抖了。
  
  回到府中,李渊的脑子急速的飞转。
  
  去?还是不去?
  
  如果去,以杨广的所作所为,自己肯定是有去无回。
  
  如果不去,那就是抗诏不遵,其罪当诛。
  
  怎么办?我该怎么办?我该如何应对?
  
  李渊忽然想到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装病。
  
  这真是个再不过的办法了,自己有病在身,推迟回京的时间,合情合理。
  
  但是接下来又产生了一个问题:
  
  你说自己有病,专使信吗?要知道专使可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
  
  这可怎么办?唉!这可真是“心中好似滚油煎”啊!
  
  不过我们的李渊先生脑袋是相当聪明滴,他忽然想到了一样东西,而且这样东西,保准把专使拿下。因为这样东西可以使鬼推磨。
  
  是的,钱。
  
  对,向专使行贿!
  
  所以第二天他在拜见专使时将白花花的银子递到了专使的面前。
  
  专使看到白花花的银子时,顿时乐开了花,但还是故意的问李渊:
  
  “李大人,这是为何?鄙人无功不受禄啊!”
  
  这句话说的很有学问,其中的潜台词是“李渊,如果你有需要帮忙的事,尽管明说。银子我得收的明白。”
  
  “专使大人远道而来,略备薄礼,不成敬意!”李渊随口应和着。
  
  “李大人过谦了!”
  
  随后双方又假惺惺得推让了一番,最终结果是银子揣进专使的口袋。
  
  李渊也随即开始切入正题:“卑职最近重病在身,恳请专使大人向皇上奏明,等臣痊愈之后,再行赴京。”
  
  “哦!原来是这样!李大人请放心,我回去后,一定向皇上奏明您的病情。”……
  
  双方皆大欢喜。
  
  就这样,专使回去后在杨广的面前添油加醋地奏明李渊的病情,杨广同志当时正在肆意淫乐,所以也就没当回事,李渊因此侥幸逃过了一劫。
  
  
  
  但是如何采取一个长久的安身之计呢?要知道自己可是有着13个郡兵权的王公贵族,杨广是不会轻易放过自己的。
  
  所以李渊才决定用“沉湎酒色”的方法,瞒过隋炀帝的耳目。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李渊酗酒纵色,间以赌博。史书记载他与晋阳宫副监(副总管)裴寂酗酒赌博,“情忘厌倦。”(《旧唐书》)
  
  李渊的策略成功了,正因为李渊的酗酒纵色,杨广把他当成了一个庸才,事实证明,杨广是个庸才,而李渊才是真正的英雄。
  
  “杨广,你就这样折腾吧!别看现在闹得欢,小心将来拉清单。”……
出来混

4

主题

61

帖子

33

金币

初级会员

Rank: 1

积分
110
7#
 楼主| 发表于 2009-8-16 12:40:46 | 只看该作者
为了不扰乱会员对源码的测试,有问题咨询右侧客服不要直接回复,否则视为非法信息屏蔽会员ID!
杨广闹的确实是够欢的。
  
  自从这位仁兄当上皇帝后,开始挥霍他老爸杨坚积累下来的产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啃老族。
  
  我总结他当皇帝后的主要“功绩”就是“四大搞”。
  
  首先是大搞土木工程。
  
  这个工程可不是仅仅盖几个高层建筑,美化一下城市那么简单,杨广的土木工程是要营建一个城市——东都洛阳。
  
  为了这个工程,杨广每个月从各家各户抽调的壮丁达到200万人,为此我专门查阅了一下有关隋朝户籍的历史资料,当时全国有890万户,如果以一户六口为计算(那时候没有计划生育的国策),全国人口应该有5000多万,而杨广每个月就抽调200万人,也就是说每家至少有一个人去给杨广干活,而史书上记载,因工程紧急,累死者十分之四、五,得出的结论就是当时全国有一半的家庭里至少有一个人为了营建洛阳而“壮烈牺牲”。(想一想家里人的感受)。此外,除了工程所需要的开支之外,这些人的衣食住行需要多少开销,大家自己去计算一下(无底洞)。
  
  第二就是大搞联欢活动。
  
  杨广的联欢活动绝对有创意,具体来说就是搭一个两平方公里的巨型大台,汇集当时全国所有的演艺明星和知名乐团,通宵达旦的在上面又唱又跳,而且让这些人都穿上锦绣的彩色衣服,为了制作这种衣服,当时长安和洛阳两个城市的彩锦几乎全被用光。
  
  第三就是大搞旅游
  
  杨广的旅游讲究排场,乘船去江都(今扬州)旅游,带了20万人,乘坐的龙舟高45尺,长200丈,加上其它王公贵族所乘的船,一共5200多艘,前后排在一起的距离,相当于天津到北京的距离(120公里)。
  
  第四就是大搞侵略
  
  杨广仗着自己家大业大有的是骡马,当皇帝期间发动了三次争伐辽东的战争,都是大败而回,其结果是使辽东的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失去往日的繁荣景象,饥馑疫病,人民更是深受其害。
  
  还有很多很多……
  
  杨广同志的“四大搞”使得民不聊生,但是老百姓也没有办法,只有“忍”。
  
  可是有一句话叫“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所以老百姓开始行动起来。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不过,老百姓没有杨广同志的花样多,它们只用“一大搞”,对抗杨广的“四大搞”——搞什么?搞造反。……
  
  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十二月,山东人王薄在长白山(今山东章丘境内),率众起义,揭开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总的说来,从611年到617年李渊起兵之前,这七年中形成了三只规模较大的农民武装力量,他们分别是:河北窦建德的起义军,河南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还有江淮地区杜伏威领导的江淮义军。
  
  此外,一些隋朝的王公富豪,看到隋朝的情况不妙,也都参与到反隋的斗争中,除了我们以前介绍过的杨谅、杨玄感之外,还有马邑(今陕西朔县)校尉刘武周,金城郡(今甘肃兰州)富豪薛举、薛任杲父子,罗县(今湖南湘阴)县令萧銑等人也都拥兵自称为王……
  
  请注意,我之所以把以上这些人的名字列出来,是想让大家先对他们有个印象,因为这些人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日子里,将与李渊的事业有着某种联系,我们暂且不表……
  
  
  
  面对着全国轰轰烈烈的造反事业,我们的李渊同志继续发挥他“装蠢”的本领,照样的吃喝玩乐,表面上看不出有什么异常,所以他继续得到杨广的信任。
  
  但是命运,不会让李渊就这么一直走下去。
  
  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四月,李渊被任命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其工作职责是镇压河东(黄河以东)地区的农民起义军。
  
  李渊,你表现的时刻终于来到了。
  
  但是李渊面对的第一个对手,却不是农民起义军,而是突厥……(待续)
出来混

4

主题

61

帖子

33

金币

初级会员

Rank: 1

积分
110
8#
 楼主| 发表于 2009-8-16 13:00:39 | 只看该作者
为了不扰乱会员对源码的测试,有问题咨询右侧客服不要直接回复,否则视为非法信息屏蔽会员ID!
说来很好笑,李渊的工作职责本来是镇压农民起义军,但是到了河东之后,迎来的第一个对手却是突厥人。
  首先有必要介绍一下突厥这个民族,因为突厥人在今后的岁月里也将伴随李氏唐朝共同走过一段很长的岁月,有必要先让他们在大家面前混个脸熟。
  这是一个生活在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它们居无定所,喜欢吃牛羊肉,兵士们长年身穿甲胄,善于骑射,打仗的时候有个特点,说打就打,不考虑什么天时、地利与人和,没有阵形。而且打仗的目的,不是为了占领地盘,而是为了掠夺财物,打完就跑,正所谓“攻也匆匆,撤也匆匆。”而且如果打败了,也没有关系,从头再来,没有什么“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惭愧心里。
  综合上边这几条,结论就是,突厥人是很难对付的。所以很多年来,中原的各个朝代从主观上都不愿意和他们为敌,经常会采取一些和亲的手段(将皇室的某个公主嫁给突厥的可汗),对他们加以笼络。
  但是我们的李渊同志在国内待得好好的,和突厥人也没有什么外交往来,而且也不需要让他去和亲,为什么突厥人成了他的第一个对手?
  这都要“归功”于我们的杨广同志。
  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八月,杨广以突厥人始毕可汗不来朝贡为由,率领大军北巡进行震慑,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在边境上搞个军事演习,吓唬吓唬你,叫你知道我天朝上国的威严,以后年年进贡,岁岁称臣。
  但是杨广打错了算盘,因为对象是突厥人。
  想吓唬我们?杨广,你看错人了,扁他。
  随后,始毕可汗率领10余万骑兵准备袭击隋军。
  不过,突厥人里有一个人将这个消息,通报给了杨广,这个人就是义城公主(隋朝和亲突厥的公主)。
  还是向着娘家人啊!
  当杨广听到这个消息时,吓得腰也酸了,背也疼了,腿也抽筋了。急忙率军退入雁门(今山西代县),因为他手里只有3万人
  但是已经晚了,突厥人的速度是相当快的。
  就在杨广率军刚刚进入雁门,突厥人已经打到了城下。
  一边是突厥人猛烈攻城,一边是隋军顽强守城。
  战争进行的相当惨烈。
  惨烈到什么程度?
  突厥人的弓箭,已经射到了杨广的御座前。
  史书记载,杨广抱着赵王杨杲嚎啕大哭。
  哭也没用,杨广,你只能选择等待,等待各地的援军到来……
  
  就在雁门之战进行的过程当中,身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的李渊首先得到了消息。
  李渊在一次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这是个绝好的机会。
  杨广现在被困,如果这时趁机起兵,大功可成。
  且慢,如果李渊是一个如此浅薄之人,他也就不可能成为大唐帝国的开国皇帝了。
  李渊考虑到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
  在当时来讲,突厥等于是隋朝之外的另一个国家,自己的国家和另一个国家开展,而自己趁机起兵打攻击自己的国家,这是什么行为?汉奸行为!
  一个汉奸会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吗?
  答案是否定的。
  得不到老百姓的拥护,还能当得稳皇帝?
  自古以来,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李渊正是想到了这些,所以决定派兵增援雁门,并且让18岁的儿子李世民从军勤王……
  李世民,李渊的次子,史书记载他“发迹多奇,聪明神武。”(《旧唐书》)
  请大家记住这个少年的名字,他将在今后的岁月里,开创大唐帝国的伟业……(待续)
出来混

4

主题

61

帖子

33

金币

初级会员

Rank: 1

积分
110
9#
 楼主| 发表于 2009-8-16 13:04:35 | 只看该作者
为了不扰乱会员对源码的测试,有问题咨询右侧客服不要直接回复,否则视为非法信息屏蔽会员ID!
李渊的妻子窦氏一共生了四个儿子。
  
  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霸、四子李元吉。李元霸幼年夭折(也有史书记载他是战死的)。
  
  窦氏夫人不仅是一位贤妻良母,这个出身于官宦世家的女人(她舅舅是周宣帝),还颇有政治见解。李渊还是楼烦太守的时候,曾经养有九匹骏马,在闲暇之余,喜欢骑着自己的宝马到郊外打猎,窦氏就提醒李渊说:“当今皇上好鹰爱马,你是知道的,这些马应该献给皇上,如果有人向皇上进谗言,说你养有骏马,皇上会猜忌你的,很可能会招来杀身祸。”当时李渊并没有当回事,后来的确有人向杨广报告了李渊养马的事,李渊虽然没有招来大祸,却遭到了杨广的斥责。
  
   当然这样的母亲,教育孩子也很有自己的方法,他对自己的儿子教育很严格,让他们学习经史和兵法,还让他们练武。正是由于窦氏夫人很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所以四个儿子(准确的说是三个儿子),长大后都成了超级牛人,这一点相信大家以后会的感觉会越来越明显。
  
  可以说,中国传统妇女的优秀品质在这个女人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可惜的是,窦氏夫人45岁那年,由于得了重病,离开了人世。
  
  没能看到她丈夫和儿子们开创的伟业。
  
  不过,相信你在天之灵,也会欣慰的!
  
  
  
  也许是遗传基因的关系,除了李元霸之外,三个儿子长大后都继承了李渊和窦氏夫人深谋远虑的特点,而且英武逼人,能征善战!
  
  由于长子李建成需要在父亲身边料理公务,所以这一次解雁门之围,李渊决定让次子18岁的李世民从军勤王。
  
  也许是因为李世民是李渊的儿子,正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所以李世民并没有成为一名冲锋陷阵的小卒,他被编入了屯卫将军(师长)云定兴的部下,做了一名参军(参谋)……
  
  
  
  突厥人还在猛烈的攻城,杨广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他左看又看,上看下看,援军怎么还没到来?
  
  “给我顶住,凡是守城有功的,士兵直接升六品官,赏布匹百缎。官员们晋升一级。”
  
  杨广在无奈之中,慌忙下令。
  
  因为他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杨广的这个命令是正确的,正因为他的这个命令,军士们振奋精神,顶住了突厥人一波又一波的进攻……
  
  能顶多久,是多久吧!也许援军现在就在路上……
  
  
  
  此刻,云定兴和李世民正带领着援军,飞速的赶往雁门。
  
  但是,他们手里只有1万人。
  
  1万人?加上雁门城里的隋军最多只有4万,而突厥人却有10万大军。
  
  这个仗怎么打?
  
  难道和突厥人硬碰硬的干一场?
  
  还是等其它地方援军都到后,大家一起热热闹闹的和突厥人火拼一场,不过那个时候,相信它们的皇上杨广同志已经成了俘虏。
  
  云定兴犯难了。
  
  幸运的是,他的身边有李世民。
  
  看到云定兴的脸上显出了难色,李世民猜到了云定兴的难处。
  
  “将军,是否为解雁门之围发愁啊?”
  
  “是啊!突厥十万大军围困雁门,而我们现在只有一万人,无异于以卵击石啊!可是如果等到各地援军都到齐了,再解雁门之围,恐怕那个时候,皇上已经……”
  
  “将军,卑职有一计,不知当将否?”
  
  “哦?请讲!”
  
  “我认为始毕可汗敢带领10万大军围攻雁门,正是看到了我们各地的援军仓促不能增援,所以才如此猖獗。我军应该摆开阵容,白天应该挥动全军大旗连续不断,晚上应该鸣钲击鼓,全军将士大声喧哗。始毕可汗必然认为我们的援军已经都到齐了,肯定不敢恋战。”
  
  云定兴听李世民说完,用一种钦佩的眼光看着他。
  
  “这个孩子,将来必成大器。”
  
  
  
  说的通俗点,李世民采用的是一种“扯大旗,拉虎皮”的疑兵之计,但就是这个计策,还真把突厥人忽悠住了。
  
  始毕可汗决定暂时停止围攻雁门,原地驻守。
  
  但是想要让突厥人撤军,却没那么容易。
  
  就在这个时候始毕可汗突然接到一封信,送信的人是义城公主派来的使者。
  
  信中写的是:北边有急!
  
  不能不撤了,隋朝的问题可以以后慢慢解决,但是老窝要是让人端了,那可真成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无家可归。
  
  撤!
  
  突厥人就这样一窝蜂的撤退了……
  
  
  
  我们的杨广同志安全的回到了太原。
  
  接下来就是向全国发布“雁门大捷,歼敌无数”之类的消息,大家以示庆贺(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这个套路)。
  
  再接下来就是杨广犒赏三军,兑现自己的诺言。
  
  李渊因为勤王有功,官升一级,升迁为右骁卫大将军。
  
  “杨广,这次我救了你,是为了我自己!下一次,你将没有那么幸运。”……(待续)
出来混

4

主题

61

帖子

33

金币

初级会员

Rank: 1

积分
110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8-16 13:10:06 | 只看该作者
为了不扰乱会员对源码的测试,有问题咨询右侧客服不要直接回复,否则视为非法信息屏蔽会员ID!
时间进入了公元616年(大业十二年),也许是让农民起义军折腾的不得安宁,或是上次雁门被围受到了惊吓,自从回到洛阳后,杨广吃嘛嘛不香,晚上睡觉居然让宫女们在身边唱着“狼来了,虎来了,马猴背着鼓来了”之类的歌谣才能入睡。
  典型的惊恐症表现。
  看来洛阳是不能再待了,杨广决定前往江都(扬州)去“疗养”一段时间。
  其实准确的说是被迫逃往江都,因为北方除了长安、洛阳等几个大城市外,其余的地方都被反隋力量所控制。
  到了江都可以让杨广稍微的喘口气,组织军队继续顽强的抵抗。
  为了镇压农民起义,杨广将自己的禁军都投入了战斗,不可谓不下本啊!
  但是,江都对于杨广来讲,注定是个不祥之地。
  在不远的将来,命运将让他永远定格在那里……
  
  也许是江都的天气实在是心旷神怡,杨广的心情好了很多。
  杨广忽然想到了李渊。
  杨广现在的感觉是,对李渊一方面比较信任,因为在雁门之战中,李渊第一个派兵勤王,表现突出。但是另一方面,杨广又忌惮李渊手中的兵权,要知道杨谅、杨玄感手中都是握有重兵的。
  解除李渊的兵权吗?如果解除李渊的兵权,那谁还敢给自己卖命,那么多农民起义军谁来料理,何况北边还有虎视眈眈的突厥人。
  不解除的话,终究是心腹大患。
  杨广皱紧了眉头……
  如何才能限制李渊呢?
  杨广忽然想到了曾经给他带来惊吓的突厥人。
  “诏李渊为太原留守,虎愤郎将王威、虎牙郎将高君雅为副留守,率太原兵马与马邑郡守王仁恭回击匈奴。”
  在杨广看来,他作出了一个绝妙的安排。
  王威和高君雅是杨广的心腹,把他们俩安插在李渊身边,可以随时监视李渊,而且可以分解李渊的一部分兵权。
  另外让李渊回击突厥,一方面师出有名,可以报雁门之战的一箭之仇。另一方面只要开战就会削弱双方的力量。至于王仁恭嘛……,你驻守马邑,回击突厥是你的工作职责所在,所以跟着李渊一起上吧!
  周密!绝对周密!杨广还是很有才的。可惜他这个命令适合智商在他之下的人,而李渊的智商恰恰在他之上……
  
  当王威、高君雅带来杨广的诏书后,李渊一下子明白了杨广的用心。
  “好个一石二鸟啊!还安排人监视我。”
  不过心里想的,嘴上还是不能说出来,对于上级派来的两位助手,照例要搞个欢迎仪式什么的,说一些共同努力,互相帮助之类的话,因为毕竟还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突厥。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嘛!……
  既然现在起兵造反还不是时候,那就只能按照杨广的意思回击突厥了。
  可是李渊的手中只有1万人,而突厥手中的军队是李渊的十倍。
  这个仗怎么打?
  更让人头痛的是,仗还没有打,自己内部的人却害怕了。
  王仁恭就是个代表。
  想来也很正常,这位仁兄驻守在边境,长年和突厥人打交道,深刻的了解突厥人的特性,这会自己的1万人又要跟人家10万人火拼,不害怕才怪。
  看来,在料理突厥人之前,首先要树立内士兵战胜敌人的信心。
  事实证明,我们的李渊同志不仅能征善战,作思想工作也是很有一套的。
  李渊针对突厥人的作战特点(前面介绍过),制定了一个完整的计划。
  首先,让王仁恭选出2000名善骑射的士兵,饮食起居和突厥人一样,天天在边境上驰骋涉猎,以炫耀武威,李渊由于善于骑射,所以首当其冲。
  第二,在涉猎的过程当中,如果遇到突厥的部队,不要马上冲过去和人家火拼,那样只能“壮烈牺牲”,应该表现出旁若无人的样子。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第三,寻找有利时机,寻机偷袭突厥人。
  因该说,这个招数和前边李世民在解雁门之围时用的招数差不多,我们不知道这是不是也是李世民向他老爸建议的,史书上没有记载。
  但是结果是相同的,突厥人再一次被忽悠。
  突厥人把李渊的这2000人当成了突厥自己部落的人,所以不敢交战。
  
  一来二去的,李渊的士兵渐渐的提高了士气。
  原来突厥人不过如此啊!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既然自己的人没有思想包袱了,那就寻找决战的机会吧!
  这个机会终于来到了。
  
  有一天,李渊照常带领这2000名士兵外出涉猎,正在兴头时,他们忽然发现在他的正前方,突厥骑兵正在虎视眈眈的看着他们。
  “将军,咱们跟突厥人干一场吧!每一次看见他们,他们都不敢过来,分明是怕我们。”
  李渊的苦心确实没有白费。
  是时候决战了!
  突厥人拿命来!
  李渊下达了攻击的命令。
  
  看着穿着自己衣服的人冲过来,突厥人愣住了。
  要给我们送东西吗?
  对,送上的是刀劈斧砍!
  就在突厥人打愣的时候,
  大刀像突厥人头上看去。
  杀声震野,刀光闪闪。
  史书记载,斩突厥首千余骑……
  自此,突厥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敢南下中原侵扰。
  
  因为中原人饱受突厥人的侵扰,而李渊替他们解除了突厥人的威胁,所以有很多人前来投奔李渊。
  第一个来投奔李渊的,便是刘文静……(待续)
出来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锦尚中国源码论坛

聚合标签|锦尚中国,为中国网站设计添动力 ( 鲁ICP备09033200号 )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16 07:52 , Processed in 0.161154 second(s), 26 queries .

带宽由 锦尚数据 提供 专业的数据中心

© 锦尚中国源码论坛 52jscn Inc. 非法入侵必将受到法律制裁 法律顾问:IT法律网 & 褚福省律师 锦尚爱心 版权申诉 版权与免责声明